按照习总书记“农村也要来场”的重要指示,通过两年多努力,声势浩大的厕所革命已从景区走向全域、从城市走向农村,成为遍及城乡的一场社会革命,成为引领中国旅居环境乃至城乡人居环境变革的推动性力量。目前全国各个省市积极地开展和农村户厕改造污水处理技术方案的示范研究,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得到了宣传推广。生活污水就地原位处理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行管理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美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给我国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带来新的启迪。
厕所革命
在没有或者缺少城市集中式的城市郊区以及农村地区, 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原位处理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当由于区域发展,城市快速扩张的时候,比较完善的城市集中式污水的收集、处理以及排放系统常常由于经济以及地 理的原因不能够及时跟上。甚至在一些在集中式系统范围内的地区,有时候也会出于一些原因而采用就地原位处理技术,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及时地把水源补充给当地的土壤,可以用来灌溉。从全美国范围讲,就地原位处理技术可以拦截很大一部分那些本来或许会加载到地下水的营养物质,比如氮和磷,以及病原体。
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原位处理技术: +地下式湿地系统一般由化粪池、一个或多个人工湿地单元, 以及土壤水分吸收床三部分组成。污水中的固体成分在化粪池里得到沉淀, 部厌氧细菌也在此部分分解有机物质。流出传送到人工湿地。从人工湿地的出流被排放到土壤吸收床。
生态湿地
人工湿地是利用植物代谢,以及自然发生的物理方式(沉淀及过滤)、化学方式(吸附以分解)及生物(代谢)反应过程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地下潜流式人工湿地一般在土壤上层填充有处理媒介,比如卵石及碎石等,媒介的深度为1-2英尺。污水流经处理媒介(并不和大气接触),饱和处理媒介和土壤,以及湿地植被 的根茎系,充当着重要的处理成分。在这里,有机物质、悬浮固体、病原体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利用植物代谢,以及自然发生的物理方式(沉淀及过滤)、化学 方式(吸附以分解)及生物(代谢)反应过程被去除。植被的选择是人工湿地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常用的植物有香蒲、芦苇以及芦草等。湿地底部的坡度最好 不超过1%;污水在其中理想的滞留时间是2-3天以上。
这种技术有以下优点,管理简单,运行方便;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施工简单方便可以预制;造价和成本低廉;基本不耗能;处理范围比较广,只需要很少的能量来运行;处理效果过好,对环境没有大的负面影响,一般出流水质可以达到30mg/l BOD5, 以及30mg/l TSS.另外也有以下缺点:处理效果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比如冬天;水质不易监控,对于地下水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长期观察。
+土壤吸附处理
比较适合我国农村户厕改造污水处理的就地原位处理技术:化粪池+土壤吸附处理的设计参考数据:(1)人均污水量: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污水量为50-150 L/(人·d)
(2)容量:化粪池容量取决于服务人口数量及化粪池污泥清理的间隔时间。例如按每个家庭5口人,需要化粪池容积约1.5 m3,预计化粪池污泥每3年清理一次。
(3)土壤处理部分:按每人占地面积约2 m2左右。
(4)穿孔管:连接出水与土壤的穿孔管埋设在土壤中,形成土壤渗滤场,其埋深根据地区的冰冻层而定。化粪池出水进入的土壤是处理系统的基础。由于处理设施均埋于地下,不影响环境卫生条件。
就在原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