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9-12-15 12:58: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改善厕所卫生状况则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近年以来,广州市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厕所革命”,补齐城乡环境短板,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越秀区宏城公园公厕
制定规范标准,创建示范公厕
“厕所革命”关系到亿万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广州市的“厕所革命”由政府主导,为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广州市公厕日常管理经费预算指标和广州市“厕所革命”评价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广州市的厕所建设和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在推进“厕所革命”的同时,广州市还注重建筑和景观的呼应,由此提出了更高要求——采取“一厕一景一方案”的措施。“建筑、景观与设施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岭南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转变大众对厕所的认识与观念,将健康、卫生、环保的理念植入设计中,共建新型的厕所文化。”
广州市林业园林局白云山山顶广场公厕
如今,在广州的地标建筑、文化、历史和商业新中心,譬如二沙岛、广州塔、荔湾湖、海珠广场、天河公园等地,对建设公厕均实行个性定制,在设计理念上充分呼应地标建筑或周边特殊的人文、历史、环境风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小品。这体现了广府的传统文化,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达到环境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形成美观与实用并举的城市风景线。
一厕一景,各美其美。广州市的“厕所革命”这项民生工程在表达人文关怀的内涵上,也兼具了文化传承的使命。如今,广州市已先后建成105座示范性公厕,其中白云山风景区公厕受到国家旅游局好评,为全面提高广州市厕所建设质量品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厕所越变越美,乡村公厕也能这么变
广州市三年计划完成345座建设任务,截止10月底已完成856座建设任务,完成率248.12%。但在农村“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各区自我加压新增了732座建设任务,目前任务完成率为79.48%。按照新增计划全市将新建乡村公厕429座,到今年底广州市农村地区乡村公厕数量将达到2736座,全市1144条行政村和人口规模300人以上自然村乡村公厕做到了全覆盖。
白云区的厕所之变是广州市农村“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白云区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印发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三年安排约1.09亿元资金,新建和升级改造各类公厕413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白云区实行“挂图作战”,对各镇街的公厕建设数量分别根据实际提出增建要求,将项目总数增加到519座,其中由区财政投资的环卫公厕、乡村公厕400座,实际投资增加到1.37亿元。与“乡村振兴”和重点村整治相结合,该区在推动实施“厕所革命”时向镇街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座公厕,自然村视需要建设,同时全面取缔粪污直排的公厕。
白云区三元里红泥场公厕
而天河区也不逊色,该区多措并举,使对外开放的厕所总数,由2017年的750所到2019年底将升至至少1273所;环卫公厕从2017年的130所,将升至2019年底的至少156所。其中,天河区充分利用村厕,动员村改制公司,共同参与扩容提质,并探索出“村出厕、街改造、区养护”的村厕建管长效机制。目前,天河区已改造提升13座村厕,其中黄村东、乞巧公苑等10座纳入市政环卫公厕管养。
装配式厕所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推动“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广州市积极利用先进科技和设备。其中采用建设装配式公厕,将建筑工业化的先进性带到广州“厕所革命”中来,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
“装配式建筑”近年来一直是国家建筑产业战略布局的重点。为解决城市公厕建设用地紧张和邻避效应等问题,广州市积极推进装配式公厕建设工作。采用装配式技术修建公厕,优势显而易见,譬如减少污染,提升效率,提高质量,增强居民的幸福感等,这些都在助力“厕所革命”的发展。
装配式公厕具有传统公厕抗震抗风、耐久耐候、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等特点,在施工建造等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显著:一是工期短。装配式公厕的大部分构件在工厂已经被做好,运至工地后,较短的组装时间便可投入使用,这就大大节省了工期。二是回收率高。在许多城市,政府为满足市民的如厕需要,会划分绿地临时建设装配式公厕,其占地面积并不大,且可以遵照需求被拆装至他处,据统计,装配式公厕的拆装回收率已经达到了80%。三是节能环保,装配式公厕采用干法现场装配,很大程度上减少现浇工作量,实现了节水节电节能环保。
截止2019年11月6日,广州市的装配式公厕建设完成情况完成119座,建设面积5084㎡,在建61座,建设面积3421㎡ ,完成和在建共180座,累计建设面积8505㎡,待开工厕所62座,建设面积4230㎡。
抓好管理服务,群众方便更“方便”
在广州市目前开放的社会厕所中,设计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以及人的生活习惯,内部设施配置齐全,清洁、卫生、舒适,洁净的洗手台、智能化设备、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坐便器以及第三卫生间等,都体现着满满的人文关怀。
精心服务,精细管理,广州市在“厕所革命”上体现着建设与管理服务并重的理念和思路,如今,公厕严格执行“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的公厕卫生保洁质量标准,建立专人保洁机制,城区公厕做到12—24小时、乡村公厕做到8-12小时保洁开放,并且重点加强旅游景点、车站码头、医院等场所厕所的监管。目前广州市2771座公厕配置了公厕“六小件”,1131座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988座建有第三卫生间,339座建有母婴室,92%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以上,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率90%。
荔湾区秀水西公厕
为了更加体现便民、利民,目前,广州市已动员临街机团单位2133座内设厕所对外开放(越秀503座、海珠130座、荔湾76座、天河351座、白云220座、黄埔150座、南沙182座、番禺179座、花都93座、增城159座、从化90座),并悬挂OTG对外开放标志,盘活了社会存量厕所,优化了公厕布局,弥补公厕数量不足的短板。“方便一小步,亲民一大步”。社会厕所的开放,从根本上解决市民群众和游客“入厕难、难如厕”等问题。
此外,为更加方便群众“找厕所”,广州还积极建成公厕云平台。自2018年公厕云平台项目启动以来,广州市已完成公厕数据普查,现已接入平台的公厕数量达7446座,其中,白云、番禺、天河区均完成了800座以上公厕上图工作。今年广州市城管局已聘请北京万方云公司对平台进行完善,计划在今年11月底前按照行业公厕的分类把广州市公厕全部录入平台,为市民群众提供公厕分布、问题投诉等精细化服务,实现一键找公厕、用公厕、评公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州市政府各区、各部门聚焦 “厕所革命”,解民生难题,获得了良好的实效,向广大市民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目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落实,一座座高品质、新技术、人性化的公共厕所出现在广州的街头小巷,让市民和游客获得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文明。